因此我们说天寒地冻,天气寒冷,大地封冻,用此来形容气候的严寒。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也。寒露的时候三侯雀入大水为蛤,立冬这时候三侯雉入大水为蜃,相对应,表达的意思也相似。一般认为,这里的蜃就是大蛤。海上或沙漠之地常常会发生海市蜃楼的现象,将其称为海市蜃楼,就是因为古人认为这是蜃吐气而成,在他们看来蜃能吐气为楼台。
立冬诗选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授衣就是制备寒衣,授衣时节,也就是农历的九月。陆游说“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该穿皮衣了。今天的我们冬天穿些什么?秋衣秋裤,毛衣羽绒。夏秋时节的轻薄衣物自然是抵挡不住呼啸而来的北风,于是收拾起衣柜,将冬天的那些厚重衣服一件件搬出来。现在的我们自然是穿羽绒衣避寒了,不过在羽绒衣流行之前,好像总是棉衣毛衣地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抬起手臂都显得困难。小时候除了秋裤还穿毛裤,厚厚一条,穿上去之后活像只熊,虎背熊腰,在寒日里大声说话就好像在吼叫,叫你看,这里有头熊。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范成大这首诗,第一句是莫名的悲哀: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如何呢,是天道无情,天道有情,天道至情。春夏秋冬,弹指间繁华尽成烟云,年华渐逝,有动物冬眠,有树掉光了叶,有人在风中吹老容颜。诗人总是有些敏感,立冬之夜,立在浮舟之上,抬头望远处山顶之上隐约的樵火,低头看水面倒影的渔灯,人世间几回轮转,波涛几重浪,尽在眼底心中。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天气是越来越冷了,秋日里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到了冬天,都不用下雨,一夜还比一夜冷。所以是今宵寒较昨宵多。可这到底是表面。秋风吹尽落叶,寒冬里什么都不剩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枝丫,在夜里在禅灯影里在半轮月下,弹唱不知名的歌。老去的我们有孤独有哀伤有感怀有惆怅,可到底只能叹一句今天晚上比昨天晚上还冷呢,感慨这天气,也感慨这滚滚红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