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纪委、监察厅把电化教育作为新时期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信息时代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反腐倡廉宣教工作实际,不断挖掘电化教育内涵,丰富电化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科学化水平。
以电化教育提高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010年6月,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中央及省内新闻单位,对原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姜瑞峰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扩大正面典型的宣传效果,河北省纪委将相关电视片制作成光盘下发各地学习,省电视台、邯郸市电视台、正定县电视台等积极配合宣传活动,重播了以姜瑞峰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黑脸》,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学习宣传的热潮。
用足用好广电系统的固定平台,是扩大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有力之举。河北省纪委与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的“阳光热线”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它以“增强执政能力,共建和谐社会,优化发展环境,架设沟通桥梁”为节目宗旨,每天7:30-8:00,1万多人次的热线电话显示着广大群众的关注度。而秉承“沟通政府、连接百姓”宗旨的《阳光访谈》,作为河北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也先后邀请20多个厅局一把手现场录制节目,社会效果十分显著。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2010年河北省纪委将电化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网络前沿,先后在长城网、河北新闻网开辟专栏和专页,扩大反腐倡廉宣传阵地。
在省纪委的指导下,各市也积极挖掘、不断扩大反腐倡廉电化教育的覆盖面。保定市纪委、监察局主办的廉政教育电视栏目《清风》,板块设置丰富,内容多样,为全市党员干部进行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开辟了新阵地;正定县开辟了《廉政时空》专题节目,大力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任务和重大举措;黄骅市纪委、广平县纪委通过开通手机报,每周以彩信方式为基层党员干部发送廉政信息。
以电化教育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
电化教育因其直观、生动的形式,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运用这一优势,河北省纪委将电化教育融入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围绕各项活动,组织制作电视专题片,刻录光盘,提高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水平。
作为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纪委组织了全省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知识竞赛。全省11个设区市、省直工委、省国资委、省教育工委组成了14支代表队参加竞赛,每支代表队均由一名厅级领导干部、处级领导干部和科级领导干部组成,预赛和决赛均在河北省电视台举行。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竞赛结束后,省纪委协调省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比赛实况,并将节目刻制光盘下发全省各地,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收看。
河北省纪委十分注重以电化教育的形式提高先进典型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今年荣获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冀中公安局纪委副书记苗汝英,患喉癌11年、做过4次手术,但仍然坚持在纪检监察工作第一线,为用好这一身边的教育资源,省纪委联合省公安厅拍摄了电视专题片《生命如虹》,作为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组织培训班学员集体观看,收到了感染人、教育人的良好效果。
以电化教育助推全省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2010年9月9日,河北省第二次廉政文化建设观摩交流活动在沧州市举行。这次观摩交流活动的一大亮点,就是利用电视专题片进行工作交流。11个设区市和省直纪工委的电视专题片,选题角度各具特色,表现手法生动灵活,电视手段运用充分。这些制作精良的电视专题片,将各地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与会人员耳目一新。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全新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河北省纪委在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运用电化教育的手段,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品位,加强廉政文化的传播。
在今年6月举办的全省第三次廉政文化建设观摩交流活动中,电化教育的作用处处可见:正定、霸州、保定三个活动点均有廉政文化宣传片的展示,三个地方的电视台、影院同步跟进,播放廉政题材的影视剧,达到了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
在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之中,电化教育也起到了提升品位、发挥作用的效果。在全国廉政教育基地——西柏坡廉政教育馆,扣影成像技术的运用,增加了场馆现场的说服力,滚动播出的警示教育片令观众肃然。在廉政产品创作中,河北各地十分重视以电化教育的手段创作精品、传播精品,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通过录音、录像等形式传播到基层,使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