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惩治腐败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作者: 时间:2008-10-23 点击数:

今年是改革开放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从三十年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坚决惩治腐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宝贵经验。

反腐败是一场长期复杂艰巨的政治斗争,必须科学判断形势,坚定反腐败斗争信心

腐败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免受腐败影响,也没有哪个国家或政党公开承认容忍腐败和彻底根治了腐败。事实上,腐败正渗入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凸显为全球性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反腐败必然是一场长期艰巨复杂的政治斗争。

从历史的角度看,腐败是一种跨制度的社会现象,是国家政权稳定的最大风险源。从历史时空看,腐败贯穿古今。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帝国和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皆由清廉求治而兴,由腐败骄奢而亡。从发展水平看,腐败跨越贫富。贫穷容易导致腐败,腐败进一步加剧贫穷,但腐败现象并不是经济落后国家的专利,发达国家同样也是腐败问题的高发地。在一些发达国家,腐败现象至今依然屡禁不止。在腐败问题上,任何国家、政党甚至个人都没有天然免疫力。对一个执政党而言,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因此,反腐败必须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

从社会矛盾的角度看,腐败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居于突出位置,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障碍。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进程中,会遇到各种社会矛盾。在这些矛盾中,有些矛盾如环境保护、群众就业等,往往是阶段性、局部性的,只有腐败贯穿于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可以说,腐败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其他社会矛盾往往与腐败问题有关,是一个国家或政党长期面临的重大考验,解决腐败问题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政权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腐败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平正义,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腐败问题在本质上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违背,与社会文明的发展目标相背离。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贪污腐败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有益作用,而恰恰是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腐败不仅直接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明显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因为腐败并不创造财富,只是消耗财富,使国家损失大量本来应该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宝贵资金。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不易发生的腐败问题,集中发生在这一阶段。如果对腐败问题不坚决治理,任其泛滥,经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和文化等各项权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并从根本上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反对腐败始终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

实践证明,腐败作为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作为社会现象具有长期性,作为寄生于权力的政治“毒瘤”具有复杂性。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危害极大,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的本质和发生规律决定了反腐败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居安思危,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反腐败的范围必须随着经济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反腐败的力度必须随着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大,反腐败的措施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并不断取得巨大成效,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反腐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为反腐败提供物质基础,反腐败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只抓经济,不反腐败,经济很难持续健康发展。那种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对立起来甚至割裂开来,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会冲击影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是片面的,在理论上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在实践上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必须切实予以克服和纠正。事实表明,惩治腐败不仅不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惩治腐败为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提供了政治保障。惩治腐败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了科学发展观念的牢固确立,有利于及时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目标。只有在经济发展中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确保发展不偏向,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使发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反之,如果发展偏离或背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走到歧路上,发展的目标也必然难以实现。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追求发展、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迷失。有的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GDP决定一切”,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事实上,那种打着发展旗号乱发展甚至违纪违法的,虽然也有可能获得一时发展但难以持续,虽然也有可能取得局部发展但损害全局,虽然也有可能获得虚假“繁荣”但基础脆弱,最终将损害经济发展。

惩治腐败为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了制度保证。反腐败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反腐倡廉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看,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滋生腐败的机会和空间就越小。反腐败工作越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就越有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相适应,善于通过案件发现其背后存在的体制机制制度漏洞,力求做到查处一个案件,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批问题,巩固一块阵地。

惩治腐败为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供了纪律支持。反腐倡廉关系政府的公信力、环境的亲和力和群众的创造力,是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经验和教训都表明,一个地方环境越清廉,经济社会就越有活力;如果廉政建设没抓好,就会损形象、失人气、误发展。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一种信心经济。如果任由腐败蔓延,风气恶化,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必然受到破坏,投资者就会丧失信心,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惩治腐败对经济发展具有清污排障的作用,有利于及时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病灶”,使经济社会肌体更加健康。

惩治腐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经济和反腐败的根本目的,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事实充分说明,惩治腐败有利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切实纠正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式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物质权益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社会和其他权益。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适宜干事创业生活的良好环境,赢得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拥护和支持,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促进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幸福舒心的好日子。

供稿:中国纪检监察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开云(中国)官方  纪律检查委员会主办